沈金玲以為,宋梓瑗和韓哲只是鬧脾氣,小孩子吵架是正常的。
可沒想到宋梓瑗就像是一下子上緊了發(fā)條,腦子和身子都積極的動了起來。
子緣齋的生意原本是玩票性質(zhì)的。周末才開業(yè),幾個孩子打打鬧鬧的做幾樁生意,儼然成了古玩街的吉祥物。
走過路過的客人都進來看看。只要不是太貴的東西也不怕吃藥,買幾樣權(quán)當個玩物,順便瞧瞧這幾個粉雕玉鐲的金童玉女。
可宋梓瑗一旦上心起來,子緣齋的逼格瞬間都提升了。
首先是收進來的貨和以前不一樣了,真品多,其中也不乏珍品。
然后就是對二哥宋梓濁的手藝要求高了。從前練手的玩意一律不上柜臺,擺出來的必須都是精品。
按照宋梓瑗的話說,反正都是要花心思、花時間來雕刻,就不如再用點心,只做最好的。
宋梓瑗還把做舊的手藝教給了二哥。
倒不是讓他作假,而是讓他把精心雕琢的物件弄得更有眼緣,也更像個寶貝。
這樣一來,子緣齋的名頭就迅速打響了。
別的不說,同行中一提“子緣齋”,那都要豎起大拇指,贊里面的東西亮眼,大開門。
等到夏秋兩季過去,子緣齋在古玩街已經(jīng)是響當當?shù)囊粔K金字招牌。
想在這里買東西都是需要預(yù)定的。從玉器到木雕,從古玩到字畫,客人來了總能對上眼緣,哪怕價格高點也供不應(yīng)求。
一來二去,子緣齋每月還搞一個小拍賣。宋梓濁精雕細琢的幾件珍品需要競價,價高者得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